2023年12月5日下午,“憲義論衡”系列讲座第五期暨宪法日宣传周系列讲座“信息公法研究:主题与方法”于海淀校区顺利举办。该系列讲座由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宪法学研究所主办。本期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长聘副教授、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彭錞老师。
讲座主持人吴良健老师首先回顾了前四次“憲義論衡”系列讲座的主题。随后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彭錞教授的研究领域、成果及荣誉,认为彭教授对中国本土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切的学术关怀,同时,他也是较早采用原旨主义的方法进行宪法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近年来,他在信息公法领域硕果累累。
讲座伊始,彭錞教授表达了对法大邀请的感谢之情。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从土地公法到信息公法的转变历程,本次讲座主要聚焦于“公法隐私权”这一项研究。首先,什么是“信息公法”?公法研究天然蕴含着赋权和限权两大使命,对应信息公法包含两大主题——“对信息的治理”和“通过信息的治理”,他的研究集中于后者。后者包含三个维度:信息开放、信息国家和信息行政,其中包括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二,为什么研究“公法隐私权”?彭錞教授谈到2018年参加“中德宪法论坛”的经历,表示公法隐私权的研究兴趣受到中德法学界的关注点差异的启发。并且,以往研究存在总量少、偏域外、太宏观的问题。第三,什么是“公法隐私权”?既往研究视角的公约数为自由、私密、安宁。然而,公法隐私权应当界定为信息处理面向的可能性。公法隐私权是指公权力主体不得违背个人关于其信息如何被处理的主观愿望,除非基于正当目的采取合理手段。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之间是同中有异的关系,后者还尊重个人保持“在他人眼中面目清晰”的权利,并包括更正权、查阅权等权能。第四,“公法隐私权”有何意义?社会调研显示,中国人似乎不太关注公法隐私权,而重视平台公司侵犯隐私权的可能。为此,学者提出并研究“公法隐私权”对于创造公共话语、倡导社会关注宪法明文规定的公民权利尤为重要。最后,如何保护“公法隐私权”?聚焦诸多中国问题,保护公法隐私权应当关注信息权力与信息权利的互动与平衡,而非简单是私权与公益的平衡。彭錞教授还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研究方法论反思,他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提出应当从社会问题提炼学术问题。各研究方法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关注有意义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给出解答。
之后,各位与谈人分别就彭錞教授精彩的讲座发表见解。秦奥蕾教授提出,现实中,人们在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的同时希望享受信息处理的便利性。信息公法作为部门宪法的理由值得思考。隐私权和信息权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陈征教授提出,中德学者关注点的差异源于两国网络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平台作用的差异。他还介绍了德国隐私权的推导路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关系,以及信息保护理论。朱铮老师回忆了在英国求学期间受到彭錞老师作品的启发,指出彭錞老师的研究具有语言和风格上的鲜明特色,研究方法直面问题、推陈出新。
随后彭錞教授对各位老师的与谈作出简要回应。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彭錞教授对于同学们在研究规划和研究方法上的多个问题作出耐心解答。
最后,在师生们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